2024年,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碳中和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。從國際合作到各國政策的落實,再到市場機制和技術創新的推動,全球都在加速邁向綠色低碳未來。
COP29達成「巴庫氣候團結契約」
2024年11月24日,在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29次締約方大會(COP29)上,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達成了名為「巴庫氣候團結契約」的協議。這個契約包含了20項具體決定,重點包括:
氣候資金承諾:大會達成了2025年後的氣候資金目標,確定發達國家每年將提供3000億美元的資金,並且全球每年應提供1.3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。這些資金將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,特別是在減少碳排放和適應氣候影響方面。
國際碳市場機制達成一致:在《巴黎協定》第六條下,近200個締約方達成了關於碳市場運行的協議,這是長期未解的問題之一,標誌著國際碳市場運作的細節終於明確。
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:除了資金和碳市場外,大會還就如何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制定了具體行動計劃,強化了全球氣候治理的框架。
台灣推動碳排放管理與減排法規
台灣也在2024年加強了對碳排放的管理和減排措施,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法規,以達成碳中和目標。具體來說,台灣的主要政策包括:
碳排放管理與減排目標:台灣設定了明確的減排目標,計劃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。為此,台灣政府已經開始強化各行業的碳排放標準,並推動能源轉型,逐步淘汰高碳排放的能源和產業,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。
能源轉型與可再生能源發展:台灣大力發展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,並加強對傳統能源使用的監控和管理,並進一步計劃擴大綠色電力的比例,逐步實現電力系統的低碳化。
台灣碳市場的起步
台灣的碳市場目前主要依賴自願性減排機制,並且政府已經建立了溫室氣體監測、報告和驗證(MRV)系統,以支持企業進行碳排放管理。自2021年修訂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以來,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措施,包括自願減排專案、碳費徵收以及碳交易所的設立,這些舉措為台灣碳市場的逐步健全奠定了基礎。
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(圖片來源:經濟部商業發展署)
儘管如此,碳排放交易機制(ETS)在法規中仍處於規劃階段,未來台灣可能會引入全國性的碳交易系統,並設定排放上限。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跨部門的協作和長期政策的支持。
為了進一步促進碳市場的發展,台灣也在逐步擴展碳市場的覆蓋範圍。2024年,台灣計劃將水泥、鋼鐵、化學和電力等高排放行業納入碳排放交易系統。這將使台灣的碳市場進一步擴大,並且強化各行業的碳減排責任。隨著市場範圍的擴展,政府將進一步提高碳排放配額的分配精確度,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性。
台灣政府也在制定新一代的碳排放計算和報告指導方針,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測量和報告碳排放,並確保碳市場運行的有效性。
歐盟新電池法規生效
歐盟在2024年2月將開始實施新的電池法規(Regulation (EU) 2023/1542),這是對舊有規範的升級,目的是確保電池產品更加可持續和環保。新法規要求:
永續性和安全性要求:對電池的生產、使用和回收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確保電池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最小化。
廢電池回收:強化了對廢舊電池的收集、處理和回收責任,推動歐盟內部市場的綠色轉型。
此法規的發布,將對全球電池生產企業產生重要影響,特別是在廢電池回收和產品標識方面。
展望未來
在全球推動碳中和的背景下,企業如何有效管理碳排放、應對政策變化,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挑戰和機遇。
瑞歐團隊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,將為您的企業量身定制減碳解決方案,幫助您清晰規劃減碳路徑。若您有任何碳管理的需求,歡迎隨時聯繫我們,我們將全力協助您在減碳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