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歐盟「盡職調查」的浪潮勢不可擋,這不只是對企業營運的一次深刻變革,更是對全球供應鏈的一次全面重塑。簡單來說,盡職調查,已不再只是企業「想不想做」的選擇題,而是關乎「能不能在歐盟市場立足」的必答題!
什麼是盡職調查?
為什麼現在非做不可?
盡職調查,企業到底該怎麼做?
相關法規文件
盡職調查的前世今生:什麼是盡職調查?
早在多年前,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就發布了《OECD受衝突影響及高風險地區負責任礦產供應鏈盡職調查指南》(OECD Due Diligence Guidance for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s of Minerals from Conflict-Affected and High-Risk Areas)。
這份指南率先提出一套基於風險、分步驟的盡職調查框架,旨在協助企業在礦產供應鏈中識別、預防並減輕對人權與環境的負面影響,為「盡職調查」在永續發展領域奠定了「軟法」基礎。
自此,「盡職調查」逐漸進入歐盟永續政策的核心架構中。
簡單來說,所謂「盡職調查」,就是企業需主動、系統性地展開一系列「背景調查」,以證明自家產品及整個生產過程未對「人權」與「環境」造成傷害。
為什麼現在非做不可?不只是道德,而是法律義務!
過去,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多基於品牌形象塑造、道德壓力或消費者需求。但如今,歐盟已接連推出一系列具約束力的永續法規,將盡職調查從「軟法」升級為「硬法」,具有法律強制力。
這一轉變讓盡職調查不再只是「最好做」,而是「必須做」,是歐盟實現《歐洲綠色協議》(European Green Deal)目標的重要推手,加速經濟走向永續轉型。
其中,《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》(CSDDD)無疑是歐盟在此領域的重要里程碑。
CSDDD以OECD的盡職調查原則與框架為基礎,進一步制定具法律效力的要求。該指令強制要求大型企業需對其整個價值鏈(包括上游供應商與部分下游環節)的人權與環境風險進行完整的盡職調查。
除了CSDDD外,歐盟也針對特定產業推出具體法規,明確要求利益相關者執行盡職調查:
❖ 歐盟新電池法(Regulation (EU) 2023/1542)
針對電池及其關鍵原物料(如鈷、鋰、鎳、天然石墨),企業需執行供應鏈盡職調查,確保採購責任與透明性。
❖ 歐盟零毀林法 EUDR(Regulation (EU) 2023/1115)
規定若進口或出口特定商品(如咖啡、可可、木材等),企業必須進行盡職調查,證明產品與森林砍伐或退化無關。
三大法規盡職調查比較表:
特徵 | 歐盟新電池法 | 歐盟零毀林法 | CSDDD 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 |
---|---|---|---|
法規編號 | Regulation (EU) 2023/1542 | Regulation (EU) 2023/1115 | Directive (EU) 2024/1760 |
發布日期 | 2023年7月28日 | 2023年6月9日 | 2024年5月7日 |
履行期限 | 2025年8月18日 | 大型企業:2025年12月30日中小企業:2026年6月30日 | 2026年7月25日(成員國完成轉法)最大型企業:2027年7月1日中大型企業:2028年7月1日所有符合法規門檻的企業:2029年7月1日 |
調查焦點 | 特定原料(鈷、石墨、鋰、鎳)的人權與環境風險 | 商品是否涉及毀林、退化及是否合法來源 | 全面性人權與環境風險(童工、強迫勞動、污染、生物多樣性、氣候風險等) |
調查範圍 | 原料供應鏈 | 特定商品的整條供應鏈(從原產地到歐盟) | 整個價值鏈(企業本體、子公司、上游供應鏈、部分下游如廢棄物處理) |
立法目的 | 確保供應鏈透明與永續,促進循環經濟 | 減少毀林,推動永續農林業 | 強化企業的社會與環境責任,導入系統性的永續治理 |
處罰與責任 | 由市場監管機構執行,違規處罰 | 處罰、產品查扣、禁入歐盟市場 | 高額罰款(可達全球營收一定比例)、受害者可提民事訴訟、行政處分(如禁止參與公共標案) |
企業該如何實施盡職調查?
根據歐盟法規,企業應建立一套系統性、持續性、風險導向的盡職調查機制。
依據CSDDD指令,以下為企業需完成的六大步驟:
納入政策與管理制度
制定正式的盡職調查政策,納入公司治理架構,確保從高層到執行面都充分理解並支持。識別與評估風險
全面盤點公司營運中可能對人權與環境造成的風險,進行客觀評估與記錄。預防與緩解措施
一旦發現潛在或實際問題,須迅速採取行動來預防、停止或減少不利影響。持續監測與效果評估
建立定期監督機制,檢視已執行措施的實效,調整策略與行動。資訊揭露與溝通
主動向員工、合作夥伴與公眾揭露盡職調查的執行情況,建立信任與透明度。補救機制
若企業行為已導致人權或環境損害,必須實施補救措施,例如金錢補償或修復原狀。
對於企業而言,合規已不是「可有可無」的附加項,而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生存的核心能力。
企業必須積極思維轉型、前瞻性規劃,從供應鏈底層抓起,真正將盡職調查整合進營運與決策系統,才能在未來的永續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我們也將持續追蹤歐盟相關法規進展,推出更多針對特定法規的實操指南與解析內容,歡迎持續關注瑞歐科技!
法規原文參考:
相關文章:
為什麼現在 EcoVadis 評級越來越難?企業該如何應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