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產品碳足跡與碳標籤?
產品碳足跡(Product Carbon Footprint) 是指一個產品(或服務)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通常以二氧化碳當量(CO2e)來表示。產品碳足跡的核算會依據不同的生命週期邊界範圍來進行計算,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形式:
搖籃到大門:主要針對B2B產品(企業對企業),涵蓋從原材料開採、產品生產到產品出廠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。
搖籃到墳墓:主要針對B2C產品(企業對消費者),涵蓋從原材料開採、產品生產、分銷、使用及最終廢棄處置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。
碳標籤(Carbon Label) 則是將產品在生命週期內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標示在產品上,這是一種直觀的方式,讓消費者或使用者能夠明確了解產品的碳足跡。
為什麼要進行產品碳足跡計算與碳標籤?
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,許多國家已開始要求產品碳足跡的量化和標示。對於台灣來說,政府也積極推動碳足跡相關政策,支持企業參與綠色經濟的發展。
例如,台灣環保署已經預告了關於「產品碳足跡標示管理辦法」的草案,並計畫推動企業進行產品碳足跡核算及標示。該草案提出了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標示,並要求未取得碳足跡核定的產品不得使用或標示碳足跡標籤,違者可處以罰鍰。
產品碳足跡的好處:
企業層面:有助於企業了解自身產品的碳排放狀況,並針對排放源進行優化與減排。這不僅能提升產品的低碳屬性,還能加強企業的環境責任形象,並能更有效應對國際市場上對綠色產品的需求。
消費者層面:消費者可以透過碳標籤清楚了解產品的環境影響,進而做出更環保的選擇,促進低碳消費行為。
政府層面:推動碳足跡核算與標示有助於台灣在全球環保政策中佔有一席之地,並促進產業綠色轉型。
如何開展產品碳足跡計算?
目前,台灣尚未發布統一的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,但可以參考以下國際標準進行核算:
PAS 2050:是全球首個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價的標準,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大企業。
ISO 14067:由國際標準組織(ISO)發佈,這是國際認可的產品碳足跡量化的通用標準。
如何獲得碳標籤?
企業可以根據相關指南進行碳足跡計算,並向認證機構提交資料,完成碳足跡報告後,若符合相關要求,即可獲得碳標籤。這有助於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,並展示企業對環境負責的態度。
在台灣,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法規的逐步建立,企業越來越重視碳足跡的核算與碳標籤的獲取,這不僅是對環境責任的履行,也能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,符合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