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日本厚生勞動省(MHLW)向WTO通報對《勞動安全衛生法》(ISHL)的修訂計畫,重點強調化學品危害資訊傳遞規則,並首次引入罰則機制與商業機密(CBI)保護條款。
新規旨在保障勞動者安全權益,同時平衡企業商業祕密需求,預計將於2026年4月起逐步實施。
核心修訂內容
❖ 增設SDS/標籤違規罰則
新規下,企業若未依法提供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(SDS)或正確標註危害資訊標籤,將面臨處罰。
❖ 資訊變更傳遞義務升級
現行法規中,企業需「努力」向上下游傳遞SDS/標籤的變更資訊;修訂後,該義務將轉為強制性,違者同樣可能被追責。
❖ CBI保護規則明確,允許使用替代名
對於需保密的成分名稱,企業可申請使用官方指定的替代名,但需按規定建立並保存相關記錄。
此舉旨在緩解強制資訊傳遞範圍擴大後,企業對商業機密洩露的擔憂。
修訂背景與目標
近年來,日本持續擴大強制SDS/標籤的化學品範疇,長期目標是將所有危害性物質納入監管。然而,部分低危害物質成分可能涉及企業核心商業機密。
新規通過「罰則+替代名」雙軌機制,既強化勞動者知情權保障,又為企業提供合規緩衝,實現安全與商業利益的平衡。
實施時間表
修訂案正式生效時間:2026年4月1日。
部分條款延後執行:SDS/標籤罰則及資訊變更傳遞義務的具體實施日期,將在法案公布後5年內通過政令進一步明確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