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廢棄電子電器設備、廢電池、廢包裝物等固體廢棄物產品所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,一些已開發國家為了降低其影響,逐步建立或引入了一項新制度——EPR制度。
EPR(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),全名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。歐盟於指令2009/98/EC中定義其為:由生產者承擔商品使用完畢後的回收、再生與處理責任。
此政策的目標在於鼓勵生產者藉由產品設計與工藝技術改良,在產品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。
廣義而言,EPR是一種賦予生產者的法律責任。而在具體實施層面上,歐盟各成員國會根據本國國情,轉化為各自適用的政策工具。
為什麼企業需要註冊EPR?
從名稱就可以看出,EPR適用的對象是生產者。但這裡所說的生產者,不僅指實際製造包裝產品的企業,也包含將產品進口或銷售至當地市場的企業。
在歐盟內,法國自2022年1月1日起、德國自2022年7月1日起,規定凡是投放至該國市場的商品,都必須完成EPR合規註冊,否則不得販售。未遵守的企業不僅產品會被禁售,還可能面臨高額罰款。
哪些領域需要進行EPR註冊?(以德國與法國為例)
目前,德國 EPR 涉及三個領域:分別是:包裝、電池以及廢舊電子電器設備(WEEE)
法國 EPR 涉及十個領域:包裝、廢舊電子電器設備(WEEE)、電池回收、家具、輪胎、紙類、紡織品、園藝工具、運動與休閒產品、玩具。
其中園藝工具、運動與休閒產品、玩具是自2022年10月起新增的規範,未來監管範圍預期還會擴大。
若產品涵蓋多個領域,企業需辦理多項EPR註冊;若為同類產品的不同規格,則僅需針對商品大類進行註冊即可。
企業如何申請EPR註冊?
申請EPR註冊的流程如下:
向相關機構遞交申請表,說明公司與產品資訊;
依據預估年度銷量,向PRO機構(生產者責任機構)繳交回收費用;
與PRO機構簽署回收契約,取得EPR註冊編號。
但實務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包括:
不同歐盟國家EPR涵蓋範圍不一致;
各國EPR執行細節差異大;
同一國家內,不同PRO機構的報價與申報週期不同;
各國EPR法規頻繁變更;
這些挑戰使企業在進行EPR申報時,必須時時關注各國法規與最新動態,並熟悉各PRO機構的實施細節。
企業完成EPR註冊後的義務
完成EPR註冊後,企業需履行以下三類主要責任:
1.經濟責任
生產者可能需要依據產品的材質類別、銷售量等,向生產者責任組織(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,簡稱 PRO)支付費用。在部分國家,也會要求向政府機關註冊並繳納相關費用。
2.資訊揭露責任
生產者可能需要與消費者分享如何回收其所售出的舊產品,例如在產品包裝或發票上提供相關資訊。
此外,生產者通常需要向政府提交產品銷售量的相關報告。對於某些大型電商平台,也可能需要提供企業的合規證明。
3.回收責任
在某些國家銷售產品時,生產者可能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舊產品的回收服務。
✅瑞歐科技深耕歐洲市場多年,持續關注歐洲消費品法規動態。對歐洲消費品市場的法規動態保持持續的關注與追蹤,如企業進軍歐洲市場、產品投放市場前需要進行EPR申報,歡迎聯繫我們提供有效的協助與支持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