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6日,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公佈了 2025年8月口岸監管環節檢出的不合格食品名單。共有 617批次食品未能入境中國市場,其中藥物殘留、動物疫病與標籤不合格成為主要原因。
來源:jckspj.customs.gov.cn
不合格原因統計
藥物殘留/動物疫病:163批次(首要原因,佔比逾四分之一)
標籤不合格:158批次
資質與文件問題:120批次
其他還涉及品質與感官(53批次)、食品添加劑(49批次)、微生物污染(28批次)等。
前三類問題合計佔比超過 70%,凸顯源頭安全、標籤合規與單證管理的重要性。
各類問題典型案例
1.藥物殘留/動物疫病(163批次)
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:大規模檢出動物疫病,被退運或銷毀。
美國冷凍牛肉:檢出醋酸美侖孕酮、萊克多巴胺。
美國產冷凍熟雞爪: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。
西班牙、愛爾蘭冷凍豬肉產品:檢出睾酮超標。
烏克蘭冷凍牛肉:檢出土黴素超標。
2.標籤不合格(158批次)
義大利調味醋和混合飲料、澳大利亞和德國多款咖啡產品、日本壓片糖果以及韓國益生菌固體飲料等。
3.資質與文件問題(120批次)
境外食品生產企業註冊問題:大量日本產清酒、美國產酒花顆粒以及烏茲別克多款威化餅乾。
產品未獲准入:印度產凍杜氏叫姑魚和馬來西亞產燕窩等。
貨證不符:印度、越南、加拿大等國水產品、咖啡豆及冷凍魚乾。
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:日本薯片和清酒,以及波多黎各朗姆酒。
4.品質與感官問題(53批次)
儲存溫度不符合規定:瑞士產的乳酪產品。
感官檢驗不合格:紐西蘭冷凍鹿尾、巴西和俄羅斯冷凍雞爪等。
檢出寄生蟲:大量來自挪威和英國的冰鮮大西洋鮭魚。
其他品質問題:如伊朗的開心果仁「酸價」超標。
5.食品添加劑問題(49批次)
超範圍使用:英國產的蛋白棒因超範圍使用三氯蔗糖、碳酸銨、番茄紅素等多種添加劑。
超量使用:多批次來自厄瓜多的冷凍南美白蝦被檢出焦亞硫酸鈉不符合標準。
其他添加劑問題:挪威產的飲用天然泉水檢出亞硝酸鹽,日本口香糖檢出檸檬黃,印度芒果原漿檢出葉綠素銅鈉等。
6.微生物污染(28批次)
黴菌和酵母超標:越南產的冷凍濃縮椰子水與即溶咖啡。
菌落總數超標:韓國海苔及印尼干椰蓉。
沙門氏菌:越南產的生榨椰肉汁及冷凍去核榴槤肉。
重點案例深度分析:厄瓜多凍南美白蝦的「雙重風險」
本月數據顯示,厄瓜多的冷凍南美白蝦成為未准入境的「重災區」,其核心問題體現為「動物疫病」和「食品添加劑超標」兩大風險。
風險一:動物疫病—生物安全與檢疫風險
問題剖析:通報顯示,大量冷凍南美白蝦「檢出動物疫病」。根據《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93號(關於進口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)》,每批進口至中國的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,都須隨附一份厄官方核發的正本獸醫(衛生)證書,並在證書中聲明,該產品經主管機關檢驗檢疫,未檢出中國規定的致病微生物、 有毒有害物質和異物,及中國與OIE所列的疫病,例如白斑綜合征病毒(WSSV)、傳染性皮下和造血組織壞死病毒(IHHNV)等。
原因追溯:這顯示出口國養殖源頭可能存在疫病流行,且在出口前的檢疫監管環節未能有效篩查和控制。
風險二:焦亞硫酸鈉超標—食品安全風險
問題剖析:焦亞硫酸鈉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,在蝦類加工中常被用作漂白劑、防腐劑、抗氧化劑,用來避免蝦頭、蝦殼黑變(俗稱「黑頭病」)。依據《GB2760-202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規定,焦亞硫酸鈉可以用於鮮水產(僅限於海水蝦蟹類)與冷凍水產品及其製品(僅限於海水蝦蟹類及其製品),最大使用量為0.1g/kg(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殘留量計)。
原因追溯:這反映出生產加工企業在添加劑使用上缺乏精準控制,或者為了追求更長的保鮮與外觀品質而超量添加。
綜合影響:這兩類問題疊加,意味著相關批次的白蝦產品不僅可能威脅中國的水產養殖安全,也直接違反中國食品安全法規,因此遭到海關以最嚴格的方式退運或銷毀。
綜合性合規建議
根據本月案例分析,為確保食品貿易順利進行,台灣瑞歐提出以下核心建議:
嚴守源頭安全,築牢第一道防線:進口商必須優先審核供應商的源頭管理能力。針對高風險產品(特別是水產與肉類),應主動要求對方提供不含特定疫病的官方證明,以及關鍵藥物殘留檢測報告,並將其納入貿易契約的必要條款。
精準對標中國法規,避免標準誤用:出口商和進口商都必須以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為唯一依據。尤其在食品添加劑使用上,務必從「能否用、能用在哪裡、能用多少」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,不可僅憑經驗或套用他國標準。
審慎對待中文標籤,視其為產品「通行證」:標籤不合格案件持續高發,但其實最容易避免。建議企業建立嚴格的中文標籤審核流程,確保所有資訊真實、準確且符合法規,避免因小失大。
強化流程管理,確保單證一致性:每次出貨前,務必反覆核對生產企業的在華註冊狀態、衛生證書資訊與實際貨物的生產批次、日期等資訊,確保「貨、證、單」三者完全一致。
維護供應鏈完整性,特別是冷鏈:對於溫度敏感產品,必須確保從出廠到消費者端的全鏈條溫度控制達標。完整的溫度監控與記錄不僅是法規要求,更是確保產品品質、避免經濟損失的關鍵。
相關文章:
一文讀懂!進口中國食品通關的5大核心環節,制度與監管要求全掌握